【翻譯】10個你可能不知道手機的驚人事實

文 / RZ

在過去的這幾年裡,行動電話已經變成一種『癮』,幾乎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它我們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但你到底多了解這個在你口袋的好朋友(損友?)呢?下面會提到的事實,就是關於這個你每天大概會拿出來看85次東西:

 

  1. 世界上第一支行動電話是Motorola Dyna TAC 8000X
    它是在1983年由Martin Copper (被稱為行動電話之父)所發明,當時他是Motorola通訊系統部門的總經理。1.1公斤的行動電話在當時只能夠儲存30個聯絡人與撥打30分鐘的電話。當時的零售價大約$3,999(美金)
    320px-dynatac8000x
  2. 行動電話被撥通的第一次是在1973年4月3日
    Martin Cooper在紐約曼哈頓區的街頭,以他們新研發出的行動電話原型機,撥打電話給貝爾實驗室的研發對手。
    200px-2007Computex_e21Forum-MartinCooper
  3. 第一個智慧型手機是由IBM製造
    最早被發行的智慧型手機事實上已經有20年之久,是在1994年8月16日由IBM發行。在發行前它被稱作『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最後確定的代碼才稱做『Angler』。下圖是第一個商業可供銀幕觸控手機,可以在筆尖或指尖的操作幫忙下,運作事先安裝的功能,像是日曆、計算機、通訊錄與記事本。
    ibm_simon_personal_communicator
  4. 在日本90%的行動手機都是防水的
    因為很多日本人時常在洗澡的時候使用手機,所以在日本90%製造的手機都是防水的。(難怪Sony要狂推防水功能,廣告一直把手機往水裡丟XD)
    taylor-swift-blank-space-cell-phone
  5. ㄎㄅ,Techcruch這項竟然給我賣原生廣告………(跳過)
  6. Apple在2012年賣了3704萬台iPhone
    如果把這個銷售數字說得更詳細的話,在14周內每分鐘賣出262台,也等於每秒鐘賣出4台iPhone。
    iphone-6s-6s-plus-41.jpg
  7. 世界上最貴的手機是由Apple製作的,價值1530萬美金
    在這個世代中大部份的人都有手機了,當然也還有人沒有。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奢侈的生活,但還是有一些人相當的幸運。針對這群人,Apple在發行iPhone5的時候特別製造了一款包覆26克拉黑鑽石的機殼。因為它的推出,也成為世界上最貴的手機。
  8. 世界上80%的手機使用者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
    無疑的『iPnone』是智慧型手機界之王,但儘管是最大的手機零售商,Apple實際上依舊還沒有支配智慧型手機市場。根據comScore資料顯示,Android系統的市場佔有率目前有82.8%還是大勝iOS。(可是我剛去翻comScore 2015年3月資料說 Android:iOS=52.4:42.6…..)
  9. 最高的手機費帳單是$201,000美金
    任何帳單的漲價我們都是相當的敏感與受刺激的,手機費當然也不例外。Celina Aarons就是那個收到最高手機費的人。為什麼這麼貴呢?因為他有一個在去加拿大旅行的時候傳送了一則2000字的訊息還有下載了一部$2,000美元的影片。
    giphy-50.gif
  10. 65%的智慧型手機使用戶,在拿到的第一個月一個APP都不會裝
    儘管世界上有28億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但根據Comsore資料顯示,只有35%的手機用戶會在拿到的第一個月內安裝APP。

好了翻完了,覺得Techcruch這邊根本就內容農場文章…還有一個賣廣告,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知道為何Sony要狂出防水手機了原因,以上。

原文:10 Amazing Facts You Probably Don’t Know About Mobile Phones

露西 Lucy (2014) 影評

 

Lucy-2014-Lucy-Film1.jpg看完整部片後,是部蠻好看的動作科幻片,但實際上這部電影帶出的資訊,也是可以讓人慢慢品嘗思考的,而當中可以探討的點是從Lucy開始吸收CPH4後,大腦被啟發所帶來的影響。

正常人類能使用的腦力是10%,像是電影裡的教授所講的,回顧過去和現在我們致力於先進科技,這10%可是能做非常非常多的事,而在之後Lucy進化到20%、50%甚至是最後的100%,其中得到的能力真的是不可思議,真的能夠像電影中所描述的,能夠控制其他人和得強大的運算能力,而中間最令人感興趣的點不是這些。

Point one

是在Lucy回去找黑道老大報仇時所講的話:『我們的感官太過原始,而成了阻礙。』這樣想了一想,有些時候我們所做的決定常常會受到我們的嗅覺聽覺視覺和觸覺所干擾,而這樣做出的決定,是不是就不夠準確呢?

DWQD.JPG

Point two

是在Lucy漸漸失去人性時,她問了教授該把她得到的這些資訊怎麼處理時,教授建議她把這份知識傳遞下去,就像是最單一的細胞會做的事一樣,而這就是我們人類會進步的關鍵觀念之一:『分享』,這時又講出了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字:時間。

best_Time_-_good.305184206_std

 

Point three

在Lucy跟眾多教授集合的時候,提出的一個概念:『沒有時間,我們就不存在』,這讓我馬上想到一個論點,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這樣來說這兩個概念是否矛盾呢?我自己的解讀是,這兩個概念都是正確的,因為肉體的感官不夠可靠,但是懷疑這件事,就能夠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對時間來說,沒有時間讓你來懷疑,你能夠做懷疑這件事嗎?

 

看完這齣電影後,我認為這兩個哲學概念,就像是教授所說時間就是根本,到頭來你還是需要時間來去證明你的存在,這齣片可以讓你想好多好多事,也可以讓你反省,因為我們人一生的時間是多麼短暫,但我有時卻因為一時的懶惰,把時間給浪費掉了,應該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能學到的知識趕緊吸收,並且能夠學以致用,人隨著時間會一直老化下去,而要做的就是把學到的知識傳遞和分享給下一代,而我想這正是我們現在這群學生所要了解的事,真的在這齣電影裡了解到許多重要的觀念!

【心得】《好主管的聆聽技術:從混亂對話找出最佳答案的領導日常修練》

文 / RZ

getImage<<博客來連結可以直接點

「尊重,是認真看待對方所說的一切。」

書中這句話提醒我最多,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忽略的事。前陣子幾個朋友間彼此給建議,他們說我想的久反應的慢,有時候被問到明明聽過的事情有時還像是從零開始。我開始思考我的思考怎麼了,然後想到資管學到的『輸入-處理-輸出』,如果思考之於處理,那輸入就是聆聽的能力了吧。為了驗證自己在第一個程序上沒有問題是個好的聆聽者,立馬從書櫃拿下去年資種課務交接 曜任 給我的這本書。

書中一開始以及後面一再提到『尊重』是所有對話的基礎,因為真知灼見往往會在你意料不到的時候出現,所以每字每句我們都應該好好的聽。可是他說的我知道阿?可能你跟我一樣想問這個問題,作者因為以前是個外科醫生,舉了看病患的例子,他說每個病患對於不同的病會有不同的特徵有其獨特性,所以無法與其他任何病例相比較。聆聽也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意見,是獨特的,所以他們都是值得我們花時間跟心力去對待!

另外,作者也指出我們常認為的錯誤價值觀-聆聽等於是休息,其實即便處在靜默聽別人說話的狀態下,我們仍是對話中的參與者,聽跟說一樣重要,我們同樣都要把它視為主動性行為才是。

原來我還不是一個好的聆聽者,一直以來的聆聽習慣像是有個濾網在耳朵,我只挑選自己覺得重要、現在需要的內容,聽別人說話幾乎沒有聽滿,想當然爾,當真正講到重要的事情,我可能因此錯過重要的訊息,就算有聽到也不是完整的,在第一個程序『輸入』就不完整,所以也就無法做好思考與後面的反應。

「如果你找不到錯誤,你就無法糾正它。」如果不打臉你,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不是好的聆聽者!作者歸納了不合格聆聽者6種型態,這邊我拉出自己常見也是自己以前時常會犯的2種:

  1. 意見表達者
    這類型的人總喜歡打斷別人說話,然後提出自己的相法。他們聆聽的目的只是想要確認別人的想法是否符合自己認定的事情,他們看起來聽得很用心,其實並沒有敞開心胸。這樣不尊重的發言,最後通常會被忽視。
  2. 偽裝者
    他們會知道在哪個適當的時間點頭、微笑、簡單的回應,像是熱情參與的聆聽者,但其實打從一開始就對你說的內容沒有興趣,也可能對於談話主題早已決定,只是為了塑造會聆聽而聆聽,像是個演員。最後被發現沒有行動後,下場也跟意見表達者一樣。所以安靜有禮不見得等於好的聆聽者。

 

所以如何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先用80%的時間聽。」

聆聽也跟許多領域一樣同樣存在著80/20法則,作者要我們先控制自己的表演慾,不要衝動地馬上說出既有想法。『聽多於說』的原則,並不代表讓出對話的主控權,而是相信答案或是更好的想法藏在對話中,透過專注的聆聽與提問,可以幫助對方說出新的事實、開放的思維,最後激發更好的想法,甚至引導對方找出自己也不知道的答案。

「我的意見或評論可以讓我的談話者說得更多嗎?」

邊聽總是也要邊說,上面這句話是作者準備說話前會先在心裡問自己的。如果自己的說話能幫助談話對象說得更深入、幫助他思考,那這時的加入是值得的;相反的,如果只是為了誇耀自己的主意,那我們就該好好忍住。

自己最近也做了這項練習,幾乎少說多提問。除了上面作者提到的好效果外,我也發現為了讓對方說的更多的提問,會變成一種確認事實的方式,而不會對著可能假想的黑影先開槍,而造成誤會。

聽到的資訊很多,覺得混亂不知道該怎麼做?

「當我思考這個架構時,我想像一組檔案櫃。」

看完書中的這段會讓我聯想到在資種裡訓練的『課前預習』或是『會前作業』,只有當你先準備好、知道要聽什麼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你還沒聽到什麼與你什麼不必再聽。

以書中的例子來說,如果要組織一個團隊面試人,什麼都不先想的話,可能看到這個人寫APP能力很強就收,但團隊真的需要嗎?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組檔案櫃,像是需要先問自己『團隊成員應該要能夠「做什麼」?』『團隊成員加入的願景是什麼?』『新成員加入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一系列針對『團隊』所設立的檔案櫃,如此一來才會聽得有效率。

這本書叫《好主管的聆聽技術》,顧名思義裡面很多聆聽的技法跟職場比較有關聯,比較難馬上應用學習,但心法卻是一樣的,像是一直提到的尊重、尊重、再尊重(蔡英文口吻XD)。上面的內容只是一小部分,書中還有像是『聆聽中如何專注』『如何消除對話干擾』『其他檔案櫃建立的例子』等等,真的很推薦買了看or跟我借(有劃重點)。

如果你也發現跟我一樣思考卡卡的,與其懷疑自己IQ與思考能力,不如先想看看第一步『聆聽』是否先出了狀況。新的一年,一起做好的聆聽者吧 🙂

 

 

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2014) 影評

Sometimes it i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有時候,正是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讓人想不到的大事。

dOZK-83A

Alan Turing,本片的主角,被後人視為電腦之父和人工智慧之父,發明了Turing Machine,也是一名同性戀者,先簡單介紹一下主角,才能了解他的偉大之處。

在這齣影片中,主要是在敘述Alan Turing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如何協助盟軍破解德軍的Enigma Code,透過自己建造的機器Christopher(以Alan小時候的好友來命名的)來讓戰爭提前結束,而當中也遭遇過種種難關,在這些難關中,便有許多可以與大家分享和討論的議題。

主要有二個議題可以來與各位分享: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Alan Turing小時候,常常遭受到同儕的霸凌,而他的一位好友Christopher,時常為他加油打氣,並對他說:

『有時候,正是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讓人想不到的大事。』(本片第一次出現)

as

也是這個朋友和這句話,讓Alan能夠繼續堅持下去,完成之後在劍橋的學業。
接下來,在Alan協助盟軍破解密碼時,遇見了他未來的老婆Joan Clarke,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同事,因為Alan非常希望Clarke能夠加入他的團隊,Clarke就問Alan:『Why me?』

Alan就說:『有時候,正是那些意想不到人,才能成就讓人想不到的大事。』(第二次出現)

asdsad

而在當時,女性從事工程師的比率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Alan也堅信有Clarke的加入一定也會幫助盟軍破解Enigma,最後證實Alan的看法沒錯,盟軍獲得勝利。
到了最後戰爭結束時,Alan被人舉報是同性戀(當時同性戀是犯法的),為了不抓去關,只好進行藥物治療(化學閹割),讓Alan的腦袋也開始神智不清,而Clarke也到了Alan的住所來關心。

Alan:『你現在是不是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了?』

Clarke沉思後便說:『要不是你,我今天搭火車經過的那個城市並不會存在,我現在所做的研究領域也不會存在,你是多麼渴望自己正常,但是我是多麼希望你這樣的特別』

Clarke再說:『有時候,正是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讓人想不到的大事。』(第三次出現)

dqq

1954年6月7日,Alan Turing以自殺結束了他的性命,享年41歲。
1885~1967年間,大約有4萬9千名男同性戀者,因英國法律判處猥褻罪。
歷史學家估計破解德軍的Enigma Machine縮短戰爭超過兩年,拯救超過1千4百萬個生命。
科學家所稱的Turing Machine,今日我們稱之為電腦。

這齣片的主角Alan Turing在他的有生之年,替這個世界最出了他自己最大的貢獻,而這齣片要帶給大家的觀念並不是需要不正常的人才能夠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而是要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沒有好壞,不需要去替他人貼上標籤,更不需要去歧視他人,因為每個人生下來都一定有自己能夠發揮的舞台!

2.愛(love)

愛,就只是一種感情的表達,不需要有什麼奇怪的限制。

在Alan和小時候的玩伴Christopher間的愛,Christopher正是他所愛的第一個人,而在當時面對霸凌的Alan來說,Christopher對他的關懷和陪伴,讓Alan愛上了他,但令人惋惜的是Christopher開學後便傳來噩耗,因為生病而前往天國了。

dqwdd

在Alan和Clarke間的愛,雖然Alan的性向並不是女性,但是對於Clarke的感情也是滿滿的愛,為了讓Clarke待在身邊而與她結婚,也對Clarke隱瞞自己是男同性戀的事情,但是為了保護Clarke的安全,不得不與Clarke分開,並向Clarke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希望Clarke找到更好的另一半,但是Clarke對Alan也是滿滿的愛,並不在乎Alan是否是同性戀,只要兩人開心的生活就好,可惜的是最後還是離婚了。(但小編想這就是所謂的Pure Love吧!)

dqsadasd

在影片中,述說到同性戀在當時是這樣的被迫害,對比現在,許多國家也都同性戀合法化,尊重每個人的性向,而每個人都有愛人的權利,這不需要特別去限制說誰只能愛誰,因為愛,會使人更團結更能夠去分享身邊的美好,這個點也是本片的重點之一。

最後,真的推薦還沒模仿遊戲的人趕緊去看,因為這齣片能帶出的東西真的太多了,唯有自己看過後,才能深刻了解當中所要帶出的道理,也希望各位看完後可以再來這裡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喔!

yapay-oyun-izle

 

 

 

明日世界Tomorrowland(2015) 影評

Tomorrowland-Banner

Can it just be fun?

在長大之後,常常忘記小時候的赤子之心,為了好玩而去做完成一件事,心中那個想充滿好奇心的靈魂,好像在長大之後漸漸的隱藏了起來,而明日世界這齣片,正是能讓你再次充滿熱情的電影。

分享一下在這齣片值得學習的三個重要觀念。

1.Anything is possible

在電影一開頭,主角還小的時候,製作了一個噴射背包去參加世界博覽會的發明大會。

主辦單位問主角說:『你的噴射背包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嗎?』

主角說:『不能只是好玩嗎?』

主辦單位說:『不能只為了好玩吧!』

主角這時說:『任何事都有可能,如果我走在街上,看到一個背著噴射背包的小孩飛過,我就相信任何事都有可能,我會大受鼓舞,這樣不是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這句話,算是本片的精髓,就像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像這個小男孩的精神一樣,做自己喜愛的事,利用自己的成長以及收穫,去鼓舞其他人,讓成長的動力循環下去,最後便會讓世界變得更好!

擷取

2.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這句名言是出自於愛因斯坦,而在最近2016年2月11日證實了他在1916年提出的重力波理論,一百年前的想像假設,在一百年後得到證實,不是很令人振奮嗎?而在這齣片也提到了這個觀念,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對比現實與電影裡的場景後,是不是該動動一下腦袋,從無到有的想像或是透過身邊的人事物來看看能有什麼奇妙的運用和變化呢!

擷取

3.Two wolves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世上有兩種狼,牠們老是在打架,一種樂觀開朗,一種憂鬱絕望,覺得哪種狼會贏呢?答案是:你餵的那種。

在電影的最後,主角們預見的地球的末日,但是地球上的人就任憑地球末日的到來,就像是餵錯了狼,憂鬱絕望的等待著末日的到來,而主角們也努力改變了這個情勢,去激勵更多人相信地球還是有救的,而兩隻狼的這個觀念,也跟許多人在做事情的態度息息相關,有時候選擇了憂鬱的狼,對未來感到絕望,但是只要餵對了狼,樂觀開朗的狼將會獲勝,帶領自己朝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擷取

最後,說不定在某一天,通往明日世界的胸針會驚奇地出現在你的身旁,那時候就趕緊抓住機會,通往屬於自己的明日世界囉!

Tomorrowland3

 

【心得】癮科技 顯二電商學

文/RZ

螢幕快照 2016-02-02 上午11.52.34

填下email就可以用1美元買到原價99美元的課程!這…真的太誘惑了,一開始想說是不是為了email資料拿一堂廢課來喬裝。但想起前陣子為了深入瞭解酸哥(徐有鍵),爬到一篇Motive採訪他的文章,問到對於『創意』這件事怎麼看,他說「講創意這件事之前,要先學會花錢」,去體驗生活這樣才能知道產品厲害創意的地方。雖然折合台幣不到35元也不是大錢,但能藉此花錢用一下Udemy線上課程服務,同時也瞭解一個電商素人如何從零走到現在,絕對值得一試,聽完也真的覺得不錯!

這堂講課的是癮科技站長 顯二,是自我摸索出一條路的電商素人。他可能不是電商界最厲害,但他是我目前聽過把電商實務step by step很有脈絡且清楚講出來的人(我自己還沒花錢去上過外面的課),也提醒了我許多重要的觀念。另外我看完覺得,如果過去有操作過FB pixel(不是只有下過廣告)跟了解電商流程的人更適合上這堂課,會相對收穫更多。

前面一開始的重點是擺在顯二自己歸納出來的『流量三角形』,來源說的不是EDM、FB粉絲團這種底層的而是拉高層次,幾乎將所有方式歸納出只有三類。而且,正當我們把FB廣告當成神一般,好像所有預算只要砸在上面就會大賺的時候,實際上FB『分享帶來的流量』是三者當中最低轉換的方式(如果有操作過FB廣告,就知道CTR有5%已經很厲害了!),它是很重要的起手式,但長久之計應該努力朝『搜尋』再到『直接』流量邁進。這是你我都可能常忽略的重要觀念。
螢幕快照 2016-02-02 下午3.02.06

  • 分享帶來的流量
    FB、LINE廣告都算是,使用者多觸及率高,適合拿來開發新顧客,但實際上導流到官網Bounce Rate極高(7成以上),造成網站品質分數降低,是種雙面刃,可是不能沒有它。
  • 搜尋帶來的流量
    用搜尋引擎查詢到網站點進去的方式,使用者是帶有目的主動性查詢的,所以進到網站後相對容易成交轉換率高。做法:如果有自己的網站,去看是哪些關鍵字導到你的網站,進那些商品極有機會成交
  • 忠誠的直接流量
    幾乎養成習慣,加入書籤每天幾乎會看、有載APP每天會開、訂閱RSS的,是三種轉換率中最高的。

有了三大類後,往下還分為主、被動分類。也就開始說明如果不能只靠FB單打,那該怎麼做的順序(詳細的說明,大家買課程自己聽吧)。從圖中也能發現,要讓使用者養成『習慣』,不是這麼簡單,需要一步步來,還有考Google Adwords證照是多重要的一件事。
螢幕快照 2016-02-02 下午5.06.33

知道了流量三大類與細分,那有流量的目的是什麼?
最終是為了成交沒錯,但這不是重點。是為了remarketing,這也是實體商店跟電商最大的差異,有流量有購買者資料讓你可以用FB再次對有購買的人或是有興趣的人下廣告也能下關鍵字廣告,不再是被動性等待顧客上門,這些靠的都是FB pixel跟ga碼的幫助。(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應該是有沒有自己的電商網站可以讓你塞追蹤碼,不然就白搭了XD)

寫到這邊大概才只有顯二講座的一半,算是主要的心法部分,後半段的內容顯二會教如何估預算、計算ROI、規劃電商完整步驟等等,偏向實務面或需要有操作過pixel的人會比較了解,可是我相信比起看我用文字打,花1美元直接聽顯二講得會清楚更多,所以這邊就此打住。

【傳送門】
顯二電商課:https://www.udemy.com/ecforum-05-zh/?couponCode=viral-atticus

 

【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心裡批判,腦中提問,口說邏輯

文/Robert

20150918230253124

圖片來源

團隊中應該都遇過這樣的人,不斷懷疑想法與點子,謹慎行事,常澆人家冷水。
也就是常說的批判性思考,聽起來不太討喜,但其實這樣的思維很重要,樂觀或是不拘小節的人都應該擁有。
不只能夠帶出邏輯思考,也能夠讓你想傳達的事情增加許多說服力。
這本書提到的邏輯思考並不是指一般的邏輯思考(對於問題已經有的答案進行前後推演論證,看是否有矛盾),而是麥肯錫式的邏輯思考:透過歸零發想與假設,創造符合當下最佳且切中要點的新答案」


書裡用漸進的教學方式,以許多舉例引導你進入批判與邏輯發想的世界。
以下分享幾個蠻受用的觀點:

少些認定,多些懷疑

這是書中一直出現的觀念,當你聽到或想到一件事情時先別急著認定,
而是先懷疑這是否是真的,接著才能進入深度思考。
世界上沒有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有一天有一個男子開著車,沿著山路彎道小心的行駛。
突然一台車子蛇行的從對向車道衝出來,又馬上彎回去,差點釀成大禍。
接著蛇行的車輛駕駛搖下車窗,是個女性,對著男子大喊:「肥豬!」。
男子心想「開什麼玩笑,妳差點來撞我還罵我」,怒火上心頭吼了回去:「醜女!」。
男子過了彎道後,迎面而來撞上了一群肥豬。」-(《典範的魔力》喬●帕克)

歸零思考,觀察,採取自己的立場

作者提到在麥肯錫開會時,有一種不允許回答:「我也這麼認為!」的氣氛。
事情都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與立場,儘管真的有同樣的結果,也要說明自己的思維。
這樣的方式在於面對競爭者時蠻有用的,像是面試或是主管問大家意見時。
書中舉了一個女演員徵選的例子:
考官出了題目「笑」,此時幾乎全部的應徵演員都開始發出聲音或開始大笑。
如果是你呢,是不是也會跟著開始笑或是努力想要笑的最開?
故事中的女主角就用了不一樣的方式,她沒有發出聲音,而是靜靜地微笑。就這樣被考官給相中了。
在這段提到了書中不斷使用的演繹法思路,
【前提規則】笑不一定要發出聲音。
【調查觀察】現場的人都發出聲音。
【結論行動】我就不發出聲音的笑。
其他徵選演員的前提規則就是笑 = 發出聲音的笑,
我們對於笑的直覺反應也大部分是這樣,
所以在前提規則先把過去的思考框架或成功經驗拿掉,歸零,就能夠產生出不一樣的思維。
突然想到華爾街之狼中有名的Sell this pen
一般人聽到賣東西就會開始介紹產品、說自己的產品多好
這樣腦中的【前提規則】就是:賣東西就是要用介紹產品的好處讓別人心動
而壞人臉的Brad只說了一句:「可以寫下你的名字嗎?」,創造了需要用筆的需求。
他對於賣東西的【前提規則】就不會只是賣東西=介紹產品。。

不斷提問,有結論後再回頭提問

不斷運用So What(所以怎樣)以及Why So(為什麼這樣)
不負責任的爛ex…
主題/結論:在淡江大學城十字路口正中央擺地攤吧!
↓↓↓↓↓Why So↓↓↓↓↓             ↑↑↑↑↑So What↑↑↑↑↑
成為結論的關鍵訊息:十字路口人超多,肯定有流量。
↓↓↓↓↓Why So↓↓↓↓↓             ↑↑↑↑↑So What↑↑↑↑↑
根據的事實或資訊:
1.學生因為不知道吃什麼而駐足在那裏。
2.要去哪間餐廳都要經過十字路口。

上述三個一起講,絕對比只講前一個或兩個讓人更懂,更有說服力。
也能確認自己的邏輯是否有錯誤。


總結

當聽到一個想法時,先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真的嗎?」

在腦中開始歸零這個想法,並進入深度思考,不斷地挖掘、提問

最後用嘴巴有邏輯的說出結論→根據→行動

台灣之光-洪馬克導演

一直都很喜歡獎金獵人這個大家庭,距離實習結束已經三個月,當猶豫找我回去幫忙,明明難得資種沒課,還是馬上就答應了XD

或許就跟貝殼放大在幫助提案者一樣,獎金獵人也提供比賽資訊、辦活動幫助參加者被看見被肯定,更加接近自己的夢想(slogan:通往夢想的直達車),所以我更一無反顧的想回去一起做『好』事。

這次獎獵的活動-玩轉大稻埕,把程式界的Hackathon套入了影片這件事,走入大稻埕與當地居民互動,在27小時內完成三分半的影片,我覺得超有趣在台灣應該也是前所未有的!

雖然自己也剪過幾支影片也覺得蠻好玩的,但對於活動工作人員的我來說,收穫最多是影片黑客松前台灣新銳導演洪馬克的短講。相當的精彩、撼動人心!

一開始,洪馬克放映自己創作的微電影(15分鐘正式版目前尚未授權在網路上播出,所以下面看到的是更短的2分鐘版本微微電影哈哈)

看完後,洪導開始自我介紹,原來電影『愛Love』前12分鐘一鏡到底的分鏡稿是他畫的(重溫畫面請看:豆導解說),瑤瑤演的志氣他也有參與。

前面提到的微電影『替生』,台灣人的我們在還不知道的現在,其實在全球各地已經打響名號得了34個獎項,也受到好萊塢重量級製片的肯定。

後續洪導講的內容,我想擺在『替生』在國外參賽的插曲,也是想寫這篇的主要原因。

洪導在美國猶他州UFF影展獲獎後接受專訪時,主持人開場第一句話就是:「Let’s welcome the direct from Thailand.」他沒有提到當時的情緒,但同樣是台灣人的我們大概可以猜想當時內心的反應。(可以從下面影片1:44聽洪導講述這段故事)

既然替生有這個榮幸用台灣的名字出去參展,那麼希望我們就可以盡量走出去。

面對台灣被當成泰國,洪導選擇的不是接受,而是把握這次機會推行『百大影展』計畫-以100個影展為目標,帶著『替生』到世界各地參展,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不知道台灣?

這個問題其實跟朋友Robert在比坎城影展的時候討論過,洪導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因為發音太像?Austria(奧地利) Australia(澳洲)發音超像,兩個國家我們都知道
因為土地大小?比利時、澳門都比台灣小,這些國家我們都知道
因為沒特色?李安、王建民、葛瑪蘭威士忌(世界第一)、遊艇(世界前十)

洪導自己的答案大大的打在簡報上:好人。

有一次國外邀他參展,當時他有的錢只夠付機票,所以想打消念頭,但很多朋友鼓舞下他還是決定先搭飛機過去,其他再想辦法。搭機前有個在當地但不認識的台灣人傳了訊息問他…

「你到當地需要什麼協助?」
「我想請你幫忙找一間便宜旅館,也想了解一下去影展的交通方式,然後可否幫我找個朋友在影展幫我拍照。」
「你可以來睡我家,明天早上我載你去影展,也可以幫你拍照!」

在影展結束洪導要回國前問了協助他的人說…

「為什麼你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幫我的忙?」
「因為你是台灣人。」

一句簡單的回應,讓洪導記到現在,在短講時還哽咽。

在聖誕節感恩節我們可以很容易的辨認美國人、路上聽著一群人大小聲他們是中國人、一群人講的機哩瓜啦語速很快我們聽不懂他們是印尼人,而台灣一群好人,我們適應力很強的可以融入各種團體,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一無反顧,我們是好人,這不是盲從,是台灣人獨有的驕傲標記。

那要怎麼讓世界看見台灣呢?

洪馬克:「我們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做好,然後在機會的時候要大聲的跟別人說I’m from Taiwan!」

 

這句話好像很常聽到,也有種如果我是他當然也會這麼做的感覺,可是我們大概很少聽到上面提到的很多台灣之光說過吧。希望未來的自己還有看文章的你在有機會的時候,能夠大聲的說出I’m from Taiwan.

我可能還無法完全駕馭文字到有親臨洪導演講的感受,但那份感動讓我不由自主的在結束後跟他說「謝謝你所給予台灣的!」

聽演講的時候我還跟一旁的朋友說「他應該去TED講,可以影響跟多的人。」殊不知洪導說12/25他在台中有場TEDx要講了哈哈。資訊似乎還沒出來,之後如果有紀錄影片真的很推薦大家去看看洪馬克導演的演說!

12380535_938996616189005_363740571_n

謝謝洪馬克,我也會努力的。

 

Flappy Bird故事回顧(下)

文/Robert

滾石雜誌對Flappy Bird 的開發者Nguyen做了一些訪談。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造就Nguyen這樣喜歡簡單遊戲,並用簡單的遊戲創作傳奇的。


Nguyen Dong-圖片取至Rolling Stone

Nguyen說他從來沒有想像自己會成為世界知名的遊戲開發與設計者。

在越南河內長大的他,父親是五金行老闆、母親是公務員,其實並不會有太多額外支出可以讓他跟弟弟買Game Boy。但終於,他們買了第一台任天堂,雖然是燒錄版。Nguyen開始把時間花在超級瑪利兄弟身上。

在16歲時,Nguyen開始在他的電腦寫下棋的程式。

三年後,Nguyen就讀於河內一所大學中的電腦科學,並且在在一場coding賽事中獲得了前20名,並取得了在河內唯一一間手機遊戲公司Punch Entertainment的實習。

遊戲公司的老闆對於Nguyen的評價非常好「這個年輕的工程師太搶眼了,快速、技術性、還有其獨立的個性。」他不喜歡被人家監督,所以公司從來不會要求他工作時向任何人回報。

很快的Nguyen厭倦了生產公司開發的運動遊戲。當他第一次拿到Iphone後,他便愛上這種點擊銀幕的快感。他發現很少遊戲擁有像童年的馬力歐那樣單純的力量。他認為當時最紅的「憤怒鳥」太複雜,畫面太壅擠了。

他希望做出來的遊戲適合像他一樣忙、生活步調快,身上永遠都有事情,閒不下來的人。他可以想像人們一隻手玩著他的遊戲,另一隻手拿著火車票。

然而像上一篇所說的,Flappy Bird上線後將近五個月就跟一般遊戲一樣乏人問津的掉入洪流。幾個月以來,Twitter上沒有半則動態提到Flappy Bird。

11月時,終於有一篇三個字的動態「Fuck Flappy Bird」,從此病毒就開始蔓延。

在Twitter上,截至12月共有1600萬條訊息關於Flappy Bird的訊息:「這真的是最惱人的遊戲,但我卻停不下來。」、「他正在侵蝕我的生活…」。接著從Twitter上慢慢散步到Youtube等其他社交媒體上。

對於這樣子的成功,Nguyen自己也非常訝異,但他的父母卻不諒解這樣的遊戲。因為Flappy Bird的爆紅帶來大量的財富,馬上讓Nguyen出現在越南報紙、雜誌上,狗仔隊與媒體也常常至他的住家打擾,他對於這樣的關注從來沒有想過,也不想要,他也希望大家給他一點和平、空間。

Nguyen將手機中存放的幾個訊息給滾石的訪談人員看,各式各樣的威脅與謾罵訊息像是「十三個學生因為你的遊戲弄壞了手機,但他們還是持續在玩。」「我因為這樣的遊戲,丟了我的工作。」一開始他覺得這些是在開玩笑,但後來發現這真的已經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到二月,這些影響別人的訊息、謾罵、威脅不斷產生,Nguyen無法再忍受這些,對於這個簡單的遊戲已經影響到很多人以及他自己簡單的生活。他無法好好睡覺、專注。最後,他在Twitter上發表了即將下架的訊息,22小時過後,真的按下了下架按鈕。

滾石問Nguyen為何真的這麼做,Nguyen以創造這個遊戲時同樣的信念回答:「我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獨立思考。」

對於下架後產生了許多其他類似的遊戲,Nguyen也表示儘管大家能夠燒錄、抄襲出一樣的遊戲,但永遠也做不出那個「Flappy Bird」。在訪談中也有問到,對於將來是否會再次讓Flappy Bird 飛起來,他也有回答說會考慮看看,但他絕對會在遊戲中加個警告,「請多休息」。


後來果然還是出了一個Flappy Bird Family,可以多人遊戲,裡面還出現Nguyen的大頭貼腳色XDDDD 但好像只能在電腦上玩,沒辦法在行動裝置上玩。


找到了燒錄的web版讓大家體驗看看、過過乾癮XD

簡單的遊戲果然最能打動人。了解Flappy Bird背後的故事後,學寫程式真的是很好啊,真的夠有想法的話,獨立開發也能闖出一片天。童年一樣是玩馬力歐長大…差距怎麼這麼多

台灣關於Flappy Bird的文章都是在講猜測下架遊戲背後的原因,果然還是國外文章第一手最豐富~~~~要學習多看些英文了orz….

資料來源:

The Flight of the Birdman: Flappy Bird Creator Dong Nguyen Speaks Out

Flappy Bird故事回顧(上)

文/Robert

還記得Flappy Bird嗎?


沒錯,就是這隻討人厭的鳥,讓人想把手機屏幕點破,愛恨交織的一支APP。想必你肯定還有印象吧XD

上週聽到Google技術總監沈上謙在資種分享中提到Flappy Bird開發者的故事。當年這個遊戲可以說是風靡整個課堂教室。他在2014年讓開發者每天賺進5萬美金,但是卻在2014年2月突然下架。背後到底有那些故事呢?

14073389239_b78386930c_b

Flappy Bird 是由一位越南的獨立開發者Dong Nguyen所開發。他沒有任何團隊,並且只花了兩到三天就將遊戲開發出來,這隻鳥還是2012年畫的。

此遊戲在2013年5月發布。剛上線時,Nguyen只期待一個月從這遊戲中的廣告置入賺個幾百美元就好。接著過了八個月,每個月都有兩萬多個新APP上市,Flappy Bird就這樣跟著這些新APP一起沉入海中,收入並不多。但直到2014年初,這遊戲像病毒般的突然開始爆紅。

在二月成為許多國家的最受歡迎免費APP,並每天為開發者Dong 帶來五萬美金的廣告收入,等於每天一百五十萬台幣!

Flappy Bird爆紅後作者Nguyen依然是個謎團,他不拍照、不給記者採訪,除了偶爾在自己的Twitter上說一些話之外,不太會提起開發的故事。然而許多謾罵也漸漸出現,說遊戲內的水管是抄襲任天堂經典的馬力歐,許多有名的部落格與文章也開始撻伐他。

二月九號,Nguyen在Twitter上發表了一則言論


圖片取自google搜尋

這則Twitter被轉貼了十四萬次以上,所有人都很訝異怎麼會有人開發了如此成功的遊戲,正在賺進一大把鈔票,卻要把它下架?

過了22小時,Nguyen就真的將Flappy Bird給下架,玩不到遊戲的Flappy Bird Fan抱怨聲也四起,甚至有人開始將裝有Flappy Bird的行動裝置放到ebay上賣…而且價格匪淺。


圖片取自google搜尋

下架後,許多雜誌、網站都想找Nguyen來做訪談,了解其成功背後的故事。

to be continue….

 

資料來源:

Flappy Bird wiki

How ‘Flappy Bird’ Went From Obscurity to No. 1 App

How to make Flappy Bird, #1 app – Interview with game developer Dong Nguyen: Updated